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向全球青少年传递中国文化与智慧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9/6 作者:江玉婷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国际视野 文化交融 分级读物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江玉婷

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圣智学习集团旗下美国国家地理学习重力打造的“中国读本”(China Readers)值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际首次发布。“该读本一方面呈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向全球读者说明‘我们从哪里来’,另一方面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标志性科技成就,告诉世界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我们将到哪里去’。”人教社社长黄强表示,让厚重的历史与蓬勃的现代一脉相承、融汇交融,是“中国读本”的独特魅力;以“中国读本”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是“中国读本”的出版担当。

在文化与教育双重视角下 搭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传播桥梁

随着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世界需要并呼唤着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教社以植根教育、服务教育的初心,承担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编写出版一流教材与优质图书的使命,以放眼世界的眼光,策划并开发了让世界青少年更加了解中国优秀文化的“中国读本”丛书。

以“中国读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这是人教社出版该读本的初衷。对内,“中国读本”面向广大的中学生群体,以及中国文化爱好者和英语学习者。青少年读者在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语读本中提升语言学习能力,也可同时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审美情感,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成就,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作为语言学习的高品质丛书,该读本还可助力青少年发展“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中国读本”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更是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代新人。

对外,“中国读本”创新对外表达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读者的阅读兴趣相结合。同时,中方团队充分考虑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特点,从小话题切入展示大气质与大格局,以精炼的文本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思想寓于其中,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人教社副总编辑郑旺全负责牵头主抓编写工作,他希望该读本能增进世界,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希望读本中传递的优秀文化和智慧让他们在成长中受益,从而使读本真正做到既能“走出去”又能“走进去”。

为了让“中国读本”在最大程度上抵达全球读者,中外双方将联动进行国际化推广。人教社将通过高端座谈、媒体报道等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深度研讨,同时通过全国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及人教“快乐读书吧”阅读空间以及掌阅、亚马逊、微信读书、百度阅读等各大电子书平台开机屏和首页展示等向读者推荐,并在各省新华书店门市店及天猫、京东、当当三大电商同步销售。面向国际读者,“中国读本”的推广将充分利用圣智学习集团现有的国际推广销售体系,并借助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书展以及全球TESOL年会、全球ITAFEL年会等国际教育展以及越南、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全面铺开。

以教科书标准下的匠心

打磨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内容与形式

人教社发挥教科书编研团队的专业优势,形成了“融通中外、以我为主”的工作思路。中外编辑团队深度沟通,充分展现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作为一套英语分级读物,“中国读本”在框架、内容、图片等诸多方面都融入了“教科书级别”的匠心。

据了解,“中国读本”一共20册,分为4辑,大纲制定、素材搜集、配图、排版、编辑均由双方共同完成。目前,已完成的8册将于今年年底出版,第二阶段的编写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目前处于单册编写大纲讨论阶段。

在编写过程中,确定中外出版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双方都接受的叙述视角,是编写阶段最大的困难。“我们更注重内容的系统性、概括性和准确性,外方更倾向小切口和趣味性。”据人教社英语室副主任马剑辉介绍,双方团队在选题上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而调和不同的唯一办法就是“谈”。

经过反复面谈和一封封邮件沟通,中方团队摸索到解决方案,并将框架打磨成型: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外国人感兴趣的“外壳”,然后把希望传达的内容“装”进去。这既兼顾了外国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及思维特点,又达成了人教社希望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形象的初衷。

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体现在每一册的选题与编写上。例如:在家庭观念上,美国人虽然不太理解“孝”,但是他们每年都过圣诞节、感恩节,还会在节日上举行庆祝仪式。“节日仪式”是一个认同点,并且外国人对我国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春运很好奇,所以中方团队决定以“春节”为切入点。“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春节,但本质上还是在讲‘孝老爱亲’,因为拜年、吃团圆饭、发红包,其实都包含着中国人追求团圆和睦、尊老爱幼的家庭价值观。”马剑辉解释道。书名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回家过年》(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Home”放在“the Spring Festival”之前。

人教社编辑团队发挥教科书编研的专业优势,把“中国读本”当作教材来打磨。最直观的体现在于,编辑们对内容和图片的严格把控。例如,《中国的和平大使——大熊猫》(Pandas: China’s Ambassadors)的初稿中提到了貔貅有两只角。经与外审专家交流和查证,责任编辑刘荔芳确认现在常见的貔貅只有一只角,但历史上貔貅确实分“一角”和“两角”,因此在读本中标注为“a horn (sometimes two)”。又如,《京剧中的民间偶像》(Icons of the Beijing Opera)中提到了“徽班进京”,而徽班到底指的是“徽人之戏班”还是“徽剧班”亦或是“徽商组织经营的戏班”,学界说法不一。刘荔芳通过考证,确定将“徽班”二字拆开解释,将该词的整体含义留给读者进行思考。再例如,针对《孙悟空:中国的超级英雄》(Monkey King: A Chinese Superhero)中介绍玄奘的取经时长,有说耗时17年,也有说历时19年。责编马小洁经过咨询专家、查证文献,最终确定采用更为学术界认可的19年说。类似细节处理不胜枚举。

除内容之外,配图也是编辑团队面临的一大挑战。每册读本都有15~20张照片或插图,每张图片都来之不易:在《孙悟空》的插图里,经考据,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捉住八戒后,将其吊在梁上,而非缚在地上;牛魔王与八戒、悟空缠斗时使的是铁扇公主的青锋双剑,穿着粉底鞋……选取照片同样不简单:既要真实、美观、与文字内容相契合,同时视觉效果也要符合美国国家地理学习的风格与品质要求。双方编辑团队在中外十几个图片库中挑选,往往搜索上百张照片才能选用一张。如果找不到合适图片,编辑还需与专业摄影师合作拍摄,参与构思、布景,并且对每个细节把关。为了拍摄《爱上火锅》(Let’s Have Hot Pot!)的封面,团队针对餐具、环境、陈设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最终选定了一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火锅店。拍摄整整进行了一个下午,通过对光影、摆盘、色彩搭配进行反复调试,最终有了现在的封面。

面向未来时代的多元世界

提升新一代综合素养与发展能力

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中国读本”丛书能够提高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学习能力。同时,它为读者提供了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审美情感的通道。

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深度阅读“中国读本”能够学习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能力。据统计,该套读本覆盖了大多数初高中英语课标词汇,每本书的封底都标注了难度等级及词汇量。已成书的8册中,词汇级别从1600提升至2200、3000词。在阅读过程中,基于中方编辑团队对读前、读中、读后进行的模块化设计,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技能、反思阅读过程。

除了提高语言能力,读者还能从中培育文化意识。“中国读本”的框架设计体现了人文和科学两大方面内容。其中智慧与信仰、文学与艺术、民俗风情三辑对历史人文底蕴进行了以点带面的介绍,另有一辑专门介绍我国现代科技成就。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每册读本的主体阅读部分都设计了专门的思维技能板块,以培养学生推断、概括、分析、评价、应用等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借此发展思维品质。读后部分通过问题及思维导图等设计,培养学生从知识、理解、分析、评价和创新维度发展不同层次的认知加工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高能力。

此外,阅读“中国读本”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阅读过程,主动调试自己的阅读策略,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并扩宽学习渠道。“中国读本”在知识、情感、价值观及道德观层面都弘扬积极内容,正面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使学生们更了解国情、热爱社会。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而让学生了解、适应社会并最终服务社会。

“中国读本”讲求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努力塑造融通中外的表述形式,让外国读者不仅听得到、看得到,还能听得进去、看得明白。据了解,丛书话题设置的原则是,从已知文化现象入手写出它们的深厚内涵。例如,编写组选取外国读者感兴趣的城市——西安作为切入点,写西安的前世与今生、传承与创新,通过写一座城市的历史——秦、汉唐与现代的西安,来写国家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变化。京剧也是经典中国符号,中方团队选取了京剧中的民间偶像作为叙述视角,讲述了花木兰、关羽、包拯的传奇故事,呈现他们所代表的忠诚、孝道、公正、勇毅,展现中国民众的道德观念与精神追求。

读本执笔者Patrick Wallace为人教社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美国作者,在中国居住了18年,曾参与我国多套外语教材的编写。他以当事人的叙述视角落笔,通过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感,鲜活地展现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文字呈现出亲切、生动的中国气质。除此之外,中外编辑团队为契合读图时代的阅读需求,发挥各自优势,精心挑选了具有视觉感染力的摄影作品,将生动的文字叙述与纪实风格的精美图片结合,使整套丛书如同构建了一座小型“纸上博物馆”。国外读者可以结合文字与影像,通过阅读近距离体验真实、生动的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