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集团老总眼中的2021(一)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21/1/1 作者:田红媛


蔡光辉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田红媛/采访整理

编者按

每逢新年伊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都会延请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对各集团上一年度亮点进行回顾和评点,更对新一年行业发展大势进行分析研判,透过他们别具个性与共性的观察和思考,分享展望2021的新战略、新气息、新风向。

黄志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建军(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曹征平(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 民(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次忠(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光辉(贵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2021出版业

大势研判

在您看来,2021出版产业将有哪些热点、变化、趋势?

黄志坚:主题出版将是最大热点

2021年出版产业最大的热点应该是主题出版,主题出版已成为一个主流的出版板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大智慧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面貌一新,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在反映这一深刻历史变革、伟大社会实践中,在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需求中,面对网络新业态和阅读碎片化压力下的出版业,找到了自己大有可为的使命担当和发展空间,这就是主题出版,这也是社会经济生活需求牵引下的出版产业增长点。在这一背景下,主题出版正成为最具增长性的主流出版板块,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题出版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据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主题出版选题从2003年的489种增至2019年的2800余种,增长了近5倍;在2019年度“中国好书”中,主题出版类图书占全部入选图书的16.2%;许多图书榜单都单设了主题出版类图书。

二是主题出版双效日益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图书单品平均印数为27.8万册,是当年图书单品平均印数的18.6倍。《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单品种累计印数达到或超过100万册的一般图书有82种,其中主题图书20种,占24.4%;在2019年单品种印数前10的一般图书中,主题出版类占6种。

三是主题出版投入持续增加,成为出版企业关注点。许多出版企业都将主题出版列为未来五年的重要产品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营销力度、加大选题储备、加强海外推广,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不断得到强化。特别是我们正面对“两个大局”,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势造英雄”,火热的生活呼唤主题出版,必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并带动整个社会掀起一股阅读热潮,形成主题出版的一个大年。

杨建军:建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进入提速期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出版业要更好地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更好做强做优做大,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新活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速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文化国企新担当。

前瞻2021年出版行业发展热点及大势,一是深化改革的内在愿望和动力将更加强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冲击,冲破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诸多新挑战,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就要善于向改革要动力、通过改革增活力,勇于拿起改革武器打通痛点难点堵点。结合当前形势任务,2021年,围绕内容生产力、影响力、传播力的全面优化,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走向纵深;围绕充分面向市场、充分参与竞争的能力全面提升,完善现代文化企业体制机制、健全企业治理体系的步伐必将加快;围绕出版策划、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人才支撑等推进高质量发展各要素的全面激发,运行模式创新和管理体系变革还将深化。

二是坚守出版的阵地意识和壮大主业的作为将充分彰显。出版工作将以阵地坚守、导向正确为根本前提,把做优主题出版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重要承载,作为展现编辑策划力、出版创新力、出版上下游资源协同整合力的关键发力点,更好发挥优势、凸显感召力和凝聚力。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等重大节点的精品力作将集中推出,优秀原创现实题材作品深情书写时代、讴歌时代,创作生产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出版人坚持守正创新的贡献担当,出版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为,将促进整个出版业走向新的繁荣。

三是以出版和文化为核心,建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进入提速期。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疫情下的文化消费趋向重构了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也重构了出版企业的战略选择、商业模式和产品边界,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新格局逐渐形成。在此大势下,基于“出版+”“文化+”与“+出版”“+文化”的双向多维创新将更加活跃,文化将为更多产业赋能,其他产业将更多与文化产业结合,新型文化业态、新的文化商业模式将加快催生,全新的内容产品生产方式、呈现形式、传播渠道和服务路径将加快涌现,从而带动出版及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曹征平: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出版产业的主题和趋势。

一是主题出版将更加精彩。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时刻。出版业必将应时而动,结合自己的出版专长,推出一大批为党和国家立心、为新时代立言、为英雄的人民立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主题出版物。

二是融合发展将按下加速键。疫情给出版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社会阅读需求和大众阅读习惯带来新的变化。新的一年,出版业必将在融合发展方面更加主动作为,加速布局线上渠道,加快对新技术、新形态、新模式的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出版产品和服务业态,推动融合发展提速前行。

三是更加重视国际出版合作。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深入挖掘中国精神文化内核、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阐释“中国模式”、反映中国人精神风貌、传递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优秀图书,将是2021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出版趋势。

王 民:开启新阶段 引领新高潮 赋能新格局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新发展阶段开启,出版业将突出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出版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是文化强国使命开启深化改革新阶段。“十四五”开局,文化强国将浓墨写入出版产业“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使命,出版单位将在强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中创新体制机制,在规模数量减法和质量效益加法中深化出版供给侧改革,在攀登出版高峰和深耕细分市场中提升内容建设水平,在内向变革与外向融合中拓展业态面、拉长产业链,在“文化+”和“互联网+”中拓宽高质发展路径,在担负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需求中打造更多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精品力作。

二是建党百年节点引领主题出版新高潮。202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出版单位将紧扣时间节点,蓄势铆劲发力,创新题材创新策划创新载体,推出更多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方案为什么“优”等主题出版物。主题出版作为第一出版,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是数字经济浪潮赋能融合发展新格局。数字化正在全方位冲击出版产业链、价值链,加快从形态到业态、从下游到上游、从产品到产业的深层变革。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存量优化和新兴出版增量提升加快推进,出版产业将会打造更多全媒体、多层次、个性化、交互式新产品;涌现更多从线下到线上、从单一产品到多元服务、从平面到立体的新业态;推出更多融入数字化、数据化、数智化的策划、生产、营销、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转型升级。

王次忠:面临更加深刻的行业变革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出版战线的党员干部群众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出版产业来说,2021年将是更加充满希望的一年,也面临着更加深刻的行业变革。据相关权威机构预测,2021年经济复苏加快,中国经济预计增长8.5%左右。同时,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出版行业既面临机遇又充满挑战。

一是社会责任更重。2020年11月2日,中央深改委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我们将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创作生产更多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文化产品。严明出版纪律,严格遵守国家各类出版管理制度与规定,完善出版全流程监管,严格执行“三审三校”“重大选题备案”等制度,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不出问题。

二是业态变革加快。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融合出版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也代表着出版业态创新的方向。山东出版集团整合设立每年3000万元的出版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推出“小荷听书”“爱尚生活·优品汇”“锦绣文创”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融合发展项目。下一步,将进一步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服务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加快数字出版、融合出版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三是机遇大于挑战。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行业竞争更加尖锐,优质内容竞争与传播手段呈现方式的变革成为出版业既迫在眉睫又关乎长远的战略选择。围绕高质量内容建设、高科技传播方式创新,必须下大力气有所作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务实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蔡光辉:主题出版将迎来新井喷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2021年也处在全球政治经济步入“后疫情时代”这一大背景当中。就出版产业而言,最值得关注的热点是主题出版将迎来新的井喷。围绕建党100周年和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这两大主题,肯定会有大量的出版物面世。作为出版人,一方面要做到紧扣主题、服务大局,以大视野、大格局做足做优主题出版,另一方面要做到不跟风、不滥造,要以提升内容质量和加大原创力度为引领,出版能够真正反映时代变迁、书写民族命运、表达国家情怀、弘扬核心价值,并且能够传承、传世的图书。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疫情加速了传统内容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进程。面对这一变化,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线上服务普及化的背景下,出版企业更要努力发扬内容生产上的传统优势,时刻保持内容产业的定位,加快实现内容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以及向新市场的开拓。

2021政经产经

最关注

政经产经领域,2021年您最关注哪个关键词?

黄志坚:规划

只有一个关键词——规划。制定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企业来讲,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提升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路径。“十四五”时期对于我国出版业来说尤为特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点很关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承前启后,是出版业与国家规划重新对表对标、重新明确发展路径的关键时期,更是出版业迎来新一轮15年大发展的新起点。二是任重而道远。党中央提出,要到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化产业要先行一步,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我们通过不懈的奋斗和进取,一步步去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贡献出版力量。

杨建军: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

2021年最关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变革新趋势,与科技进步、与数字化技术息息相关,特别是疫情当前数字文化产业持续壮大、引擎效应显著,这要求出版产业加速自身变革,“十四五”期间数字化战略实施、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全面提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融入数字文化经济发展大格局,抢占文化竞争新高地。

推进出版产业数字化,就要不断加强出版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紧紧围绕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VR/AR等新技术在内容产业深入渗透,坚定实施传统编印发供企业数字化全面改造,用好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手段,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供给、文化服务升级,推进内容生产及传播的优化和创新创造,加速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电商经济、直播经济等新经济与出版及文化产业实体经济的交融,加强出版与网络文学、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产业融合嫁接,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催生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从而延长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结构新丰富,助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全新的生态体系。

(下转第3版)


黄志坚


杨建军


曹征平


王 民


王次忠


蔡光辉

(上接第2版)

曹征平:新发展格局 需求侧管理 发展和安全

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出版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多优秀的精品力作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还要持续加强国际出版合作,创造更多互利共赢机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需求侧管理。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需求侧管理”,从需求管理和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提高到以改革的方式促进需求。对出版业来说,也要做到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融合互动,积极面向市场和读者需求,围绕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引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升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

发展和安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对于出版业来说,要以系统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把好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内容质量关、印装质量关,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王 民:文化强国 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改革

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会成为2021年文化出版业发展的关键词、高频词和热点词,出版人将抓住“十四五”开局重要时间节点,围绕中长期出版规划,策划一批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出版工程,持续打造一批拿国家大奖奖杯、赢人民群众口碑的精品力作,大力书写文化强国的出版篇章。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2021年,也是贯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发展主题,充分体现了发展阶段的深入、发展规律的深化和发展模式的升级。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既要从出版物层面实现向好不好、精不精的提升,也要从产业层面实现向新不新、强不强的迭代,持续打造高质量产品线、产业链,实现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强效率、更新动能、更多业态、更优结构、更大影响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在抓供需结构中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核心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深化出版供给侧改革,要做深存量文章,严格控制出版规模,加强原创内容建设,持续优化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等传统出版结构,让数量给质量让出空间,让平庸给精品腾出路径;要下好增量功夫,抓住新趋势新需求,围绕“由单一到多元”“由纸媒到全媒”“由视听到互联”,大力抢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拉长内容产业链。

王次忠:机遇 崛起 数字化战略

后疫情发展机遇。回顾充满挑战的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年度最大的“黑天鹅”。尽管疫情导致出版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2021年随着经济复苏态势确立,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深化,必将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我们要结合宏观经济的复苏增长,抓住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机遇,实现各项事业新的突破。

领航型文化企业崛起。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打造一批销售收入千亿级、万亿级“领航型”企业。山东出版集团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出版集团相比仍然存在差距。2021年,山东出版集团将以领航型文化企业为目标,抓住集团列入“省级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的机遇,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出实招、下大力,力争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领航型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2021年,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优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山东出版集团将抓住机遇,积极依托“新基建”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和应用体系,在数字出版、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研学等方面探索尝试,推动创新。

蔡光辉:需求侧管理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从供给侧改革过渡到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结合,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这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递进深化,也是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出版业要积极调整,更快地适应这一战略变化,更好地服务大局,要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前提下,提高供给对需求的满足能力。具体来说,要求出版企业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2021集团发展

最着力

2021年,贵集团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黄志坚:重大工程 主题出版 “十四五”规划

一是抓好一批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力量的重大出版工程,特别是重点抓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复兴文库等重点项目。

二是组织好以建党百年为重点的主题出版工作,尤其是要突出中版集团重原创、重文化、重学术的特色,更加聚焦社会的主题、时代的强音、发展的趋势,更加聚焦新时代的大话题、大脉搏、大潮流。

三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调动集团上下一起研究工作、明确目标、形成思路、达成共识,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找准定位,进一步聚焦问题,进一步突出重点,进一步形成合力,真正做到“谋定而后动”,为未来发展夯实思想基础与战略基础。

杨建军:推进发展模式全面转型

2021年,辽宁出版集团将以全面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集团做强做优做大为主线,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模式全面转型、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全面跃升,力促成为“现代互联网数字化的新媒体出版集团”,加快迈进“全国文化企业30强”。

一要深耕出版主业,持续推进“精品出版工程”战略,促进出版主业社会效益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做好主题出版,围绕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政节点,策划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重大市场效益,重大品牌影响”的大家力作;提升时政社科、国学文化、原创文学等12条重点产品线品牌价值,推出反映辽宁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地域传统文化的辽版好书及“双效俱佳”的市场畅销书。

二要强化集团品牌体系打造,发挥出版产业研发中心、教育产业研发中心、融媒体数字产业研发中心作用,推进产品经营、资本运作向品牌运营这一更高阶段迈进,以“成熟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有效挖掘和激活品牌资源、有效并购和重组品牌资产、有效夯实和壮大品牌资本,持续打造“名企、名品、名家”,真正使品牌建设成为企业发展核心战略和牵引工程。

三要做大数字文化新经济板块,在推进传统编印发供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升级的同时,加快建设“北方数字文化产业谷”。利用大连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以数字文化内容、消费、科技为核心,布局版权、知识产权等七大重点产业板块,全力打造文化产业生态圈,为东北振兴提供新动能。

四要加强渠道网络建设,加速大型文化商业综合体“盛文·北方新生活”“盛文校园书店联盟”在辽宁全省落地,推进实体发行渠道与电商模式融合的新零售创新,为城市文化、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做出贡献,为做大做开线上线下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曹征平:聚焦主责主业 推进融合发展

2021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充分聚焦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推动传统出版业从多年来的“中间编辑环节强、两端策划营销环节弱”的“橄榄型”模式,向增强选题策划能力、增强编辑生产能力、增强宣传营销能力的“三增强”模式转变,持续做优做强精品出版,全力推进以出名书、建名社、培育名编辑和出版名家为核心内容的“四名工程”建设。

二是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四名工程”建设为总揽,以融合出版中心建设为支撑,以科学化、精细化运营管理为保障,不断完善提升产业链、打造价值链,带动集团公司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效能,切实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传播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建设积极向上、担当实干的企业文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有出版企业文化建设规律,教育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强化“七种能力”,深入推进“爱出版、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努力形成改革发展亮点纷呈的生动局面,凝心聚力谱写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王 民:打造高站位出版、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安徽出版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新业态、凝聚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引领新发展,打造集团高站位出版、高质量发展“升级版”,努力形成主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两个效益”高度统一、经营质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融合发展再上台阶、治理效能更加突出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全面提升主业发展质量。强化市场需求导向,创新出版形式,丰富出版业态,不断推出叫好又畅销的优秀出版物。围绕重大时间节点,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主题出版物,出版一批弘扬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徽文化的图书精品,争取更多项目入选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在国家出版三大奖上有更大收获。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精心打造“小康大纪录”丛书等一批主题鲜明的出版精品,生动讲述脱贫攻坚的安徽力量、安徽贡献。强化科技赋能,加强数字资源基础建设、数字内容精品建设、数字出版渠道建设,深入推进“安徽文化资源数字化”相关项目建设,聚焦细分市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品线、优质产品集群。深化产品营销,加强与头部平台合作,拓展直播带货等新媒体营销,提升市场占有率。

全面提升文旅融合水平。推进文旅板块内部整合,增强协同联动效应,完善安徽省内市场布局。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进度,加速从开发建设为主向运营管理为主的转变。强化项目运营,推动黄山(中国)书画小镇、绩溪上庄景区、《天仙配新传》等在手重点项目,尽快产生效益。运用资本运作和资产运营双重手段,通过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增长双轮驱动,逐步发展成为文旅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和创新引领者,打造全省文旅产业龙头、集团新的盈利增长点。

全面提升文化“走出去”层次。突出文化内核,创新“走出去”方式,努力实现文化“走进去”。建设“走出去”精品项目储备库,实施特色化提质工程,打造“走出去”产品线。落实国家外宣重点项目,实施本土化创优工程,筹建“中国主题编辑中心”。建设“走出去”短视频资源库,重点推进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数字平台、有声图书等新领域的项目合作与交流。推进中东欧、中东、东南亚、东非四大海外基地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南美新开发资源合作,进一步完善优化海外布局,不断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全面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坚持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统一,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优化完善组织结构,建强集团总部,推进信息化建设,增强管控能力,提升企业管理科学化水平。修定完善集团各项制度,持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法务管理、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发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效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进“瘦身强体”,压缩管理层级,增强发展活力,产生更好效益。

王次忠:优化布局结构 增强核心竞争力

2021年,山东出版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抓好“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明确改革发展的“四六五”总体发展思路,即出版板块聚焦精品出版、畅销书出版、融合发展和“走出去”四个重点;发行板块实施四年攻坚计划、研学文化旅游、多元文创、互联网化、教材教辅,以及整个书店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等六个重点;多元板块主攻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地产等板块,提高多元板块占比,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四个聚焦”战略,推进出版主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主题出版、精品出版、融合出版、“走出去”战略。抓好主题出版,启动未来两年主题出版工作,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和2022年中共二十大主题出版。强力推进融合出版。做好融合发展顶层设计,一手抓内容,一手抓融合,对内进行优质资源整合,对外寻求优势合作力量,争取在融合发展方面有实质性突破。

二是实施实体书店自主发展“四年攻坚计划”,推进发行板块创新转型。2021年,山东出版集团将围绕党政文件及辅导读物发行、新华荐品、图书互联网销售、多元和研学等五项工作,在山东全省书店开展“五项竞赛”活动。实施实体书店四年扭亏攻坚计划,推动书店经营从依赖教材教辅转向以图书为引领的综合文化服务商,实现业务模式和业态变革。

三是注重文化赋能,推进多元板块规模效益双提升。加强金融创新,充分发挥资本的驱动作用。抓住加入中国文投基金(二期)机遇,积极筹备齐鲁文化产业基金设立工作,成为中文投基金(二期)落地山东的子基金。围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以研学旅游为重点,加快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推进曲阜国际研学基地和沂南、蒙阴等研学基地、营地的建设,在山东全省打造10个高标准、规范化的研学基地、营地。

四是打造“一带一路”版贸平台,推动山东出版“走出去”。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继续做好“一带一路”版贸会的筹办工作,组织出版社参加国际书展,以活动和项目推进“走出去”提质增效。利用山东临近日本、韩国的区位优势,构建中日韩文明交流互鉴机制,与日本书籍出版协会、大韩出版文化协会一起倡议成立中日韩出版贸易联盟。

蔡光辉:内容升级 融合转型 改革创新

一是推动内容升级,增强出版产品的价值引导力和市场影响力。围绕贵州省在“十三五”期间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以及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精心策划打造一批高水准的主题出版物,弘扬核心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贵州声音;加大对精品出版的投入力度和正向激励,整合优势资源、强化产品线建设,策划出版一批在全国图书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图书。

二是推动融合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在出版数字化转型上,积极探索教育产品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以《贵州文库》为代表的重大出版项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出版产品“云上储存、网上出版、屏上阅读”的步伐;在印刷转型上,抓住集团印刷企业搬入新园区的契机,发挥好园区的集聚效应,对外拓展印包市场,对内整合印刷资源,努力提升印企效益;在书店转型上,依托新华书店网点物业,结合各地特色,整合经营业态资源,布局全省大中小型网点,推进实体书店向“文化超市”转型。

三是推动改革创新,按照中央、贵州省委关于国企改革的有关要求,落实好集团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体系,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抓好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围绕主业健全上下游产业链;强化激励约束,建立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