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人与世界唯一珍贵的纽带就是爱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20/5/29 作者:李利芳


《樱桃小庄》曹文轩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4月版/30.00元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儿童文学 成长

  ○李利芳

留守儿童是儿童文学领域受到较多关注的写作题材,特别是现实主义美学取向的创作。但这一题材不好驾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很容易被“写实”。写作者的艺术想象力被限制的主要症结是基于儿童本位观的解放,以及对文学自身属性及其力量的穿透把握。曹文轩的新作《樱桃小庄》在同类题材中令人耳目一新,体现出作家超拔的艺术智慧。

留守儿童“在路上”是该书的精神主线,也是其原创性最核心的体现。儿童的意识与行动,行动的方式与方向,是“儿童文学”文类的关键审美。换言之,儿童文学就是要写出“行动着”的儿童,这是儿童主体性的存在使然,也是成人现代儿童观透视的结果。“在路上”之所以成为儿童文学的母题,就是因为它与儿童的身心特征发生内在同构,呼应儿童生命力的召唤,能够满足他们旺盛的审美期待。但是“在路上”的故事是需要作家奇异的想象力去推动的,而这植根于作家纯正的儿童本位意识。曹文轩让留守儿童离开留守之地,行走在广阔的世界里,便是其儿童本位观最显著的体现。

故事中哥哥麦田和妹妹麦穗的出走是需要逻辑前提的,那不可能是一场无目的的、不符合常理的出走,否则情节推进的力量便是无根而有限的。为此,曹文轩在开头和结尾设置了两重原因,一是奶奶的走失,为了找回相亲相爱的奶奶,兄妹俩毅然决然走上了寻亲的道路;二是奶奶走失的本因是潜意识深处要找回儿子与儿媳。所以,祖孙两代不停地奔走与追逐,时空的自然位移与故事的曲折推进,全靠一根看不见的“爱”的红线在做灵魂牵引。主人公完全靠直觉保持着前行的方向,虽漫长艰难,但不会偏离航线。故事在讲述中充满了貌似奇迹与不可思议的细节,但其隐在的叙述思想与民间童话的奥妙有相通之处,昭示着作家始终停靠在文学初心的自然境界。

《樱桃小庄》的人物设置别具匠心,童趣盎然又自有深意与会心之处,同时符合生活实际。坚韧、有担当、包容的哥哥麦田,善良可爱、不惧困难、被呵护关爱的妹妹麦穗,小说通过大量细节刻绘了兄妹俩的独立性格。曹文轩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清晰挺拔的,这是优秀儿童文学必备的美学标准之一。

“成长”也许是被“无情”地抛入世界的过程,其实质却是被“有情”地接纳与礼遇的神奇经历。“世界”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黑暗与恶势力肯定存在着,但铺展开来看生活主流的话,“美善”是绝大多数人追求与持有的品质。如果把兄妹俩行走的路途看成是一条蜿蜒飘动的丝带,那路途中每一次的美好际遇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丝带可以将珠子串起来,就是一份完整的成长礼物。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前提,“施与”与“获得”是对等的,我们给世界什么,世界还我们什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麦田、麦穗常常没有什么“身外之物”,但是他们有一颗仁爱之心。曹文轩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即便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也会面临失去,只要它们的归处被“善待”就好。

人与世界唯一珍贵的联结纽带就是“爱”。“樱桃小庄”原本是留守儿童的栖居地,曹文轩却意在捕捉萦绕在平民灵魂中的伟大的“爱”。因为审美介入与精神构造,“樱桃小庄”又成为一个崭新的中国童年意象符号,就像他的“草房子”。文学的存在方式是“象征性”的,因为它的世界是“非物质的”,但它与我们的心灵永远同在。“樱桃小庄”就是一处爱的发源地,为孩子们提供着一生行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