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国:出版集团实力版图 The territory of the Chinese publishing groups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8/29 作者:钟鼎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为了迎接入世后的挑战,开始了组建出版集团的探索和实践,"集团化"成为这几年中国出版一个重要的主题词。

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出版管理部门就确定了通过集团化推进中国出版业改革的战略部署。1999年,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了3家试点出版集团,这3家出版集团分别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从而开始了出版集团建设的历程。2000年,又批准成立了辽宁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2001~2003年,又批准试点出版集团7家,分别为中国出版集团、江苏出版集团、浙江联合出版集团、河南出版集团、四川出版集团、河北出版集团、吉林出版集团,使试点出版集团数量达到12家,试点出版集团所属的出版社已超过100家; 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确定了35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包括出版单位21家。上述试点集团中,有6家出版集团被确定为此次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

2004年,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这样,经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成立的出版集团数量达到16家,资产总额达517亿元,销售收入达453.5亿元,利润31亿元。2005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安徽出版集团成立,该集团是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全国第一家在集团组建同时完成转制的出版企业集团。在中国,除了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集团外,还有一些出版集团是由当地政府批准成立的。据不完全统计,这类集团数量也有10多家,如云南出版集团、贵州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武汉出版集团、读者出版集团等。这样,全国所有出版集团总数已经超过30家。

在这些集团中,多数是在各省原属省市新闻出版局所属出版社、新华书店、印刷厂等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出版集团。经过几年的建设,除极个别省份外,中国大多数省份均已经基本成立了出版集团,一些中央部委所属出版单位也建立起专业出版集团。这一趋势目前仍在继续,一些没有成立集团的省份和部委出版单位,也准备或正在筹备成立出版集团,如山西、广西、内蒙古等省区。

China began to try to establish some publishing group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after entering WTO. Since the 1990s, Shanghai Century Publishing Group, Guangdong Publishing Group and Beijing Publishing Group have become experimental units one by one. Now, there are altogether over 30 publishing groups in China.

\Images\2005-2009\sb060829T1001.JPG

世纪出版集团

\Images\2005-2009\sb060829T1002.JPG

安徽出版集团

\Images\2005-2009\sb060829T1003.JPG

辽宁出版集团

\Images\2005-2009\sb060829T1004.JPG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现状篇

出版集团:规模优势有待整体发力

随着集团数量的增加,除目前尚有天津、黑龙江、陕西、福建、海南、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未成立集团外,其他省份都基本已经或正准备成立出版集团。

从出版集团拥有的市场规模看,200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有5家出版集团达到国内500强企业规模。它们分别是:江苏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

在集团规模上,多数出版集团都拥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并成为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从集团的经营规模看,河南出版集团2004年经营总规模62.8亿元,资产总额51亿元;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04年实现销售总额62亿元,总资产50亿元,员工6300余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2004年销售收入53.1亿元,资产总额达到52.6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59.6亿元,利润2.5亿元;河北出版集团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9.05亿元,实现利润2.44亿元;中国出版集团2004年销售收入30.9亿元;长江出版集团资产总额为21.5亿元、净资产15.3亿元,年销售码洋30亿元;广东省出版集团总资产达到4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安徽出版集团2005年销售收入15亿元,集团总资产25亿元;重庆出版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人民币,利税突破8000万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销售总定价15.8亿元,利润总额近0.85亿元。

据对部分出版集团的不完全统计,在2004年,中国出版集团等15家出版集团拥有下属图书出版社118家,占全国537家出版社的21.97%。其中拥有出版社数量最多的出版集团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拥有15家出版单位。从出版图书品种数量看,2004年15家集团的118家出版社共出版了54541种图书,占全国出版图书总品种的26.18%。其中出书品种最多的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了7252种图书,占全国总品种的3.48%。从出版图书定价总金额看,15家集团共出版图书139.41亿元,占全国出版图书定价总金额的23.53%;其中定价总金额最高的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计出版图书定价总金额17亿元,占全国定价总金额的2.87%。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出版集团在整体的出版图书规模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平均每家出版社的经营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这个数据看,目前我国出版集团经营的规模化程度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未完全体现出集团的规模优势。

机遇篇

国际传媒资本:"绣球"首先抛向谁?

中国出版业的集团化发展,其核心任务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中心,建立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创新,打造中国强势媒体集团,进而推行"走出去"战略,提高中国出版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在中国的出版集团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在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多元化改造、"走出去"实现国际出版集团之梦等方面,都将随之开展一系列国际合作。对于国际传媒资本来说,如何抓住这一机遇,进入中国这一世界最广阔的市场,也考验国际资本的眼光。在这方面,一些目光敏锐的国际出版集团已经开始着手。

贝塔斯曼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出版集团。而在中国的出版集团改制中,又再次以其独到的眼光拿到了联手中国的出版集团的第一张门票。

2005年5月20日,辽宁出版集团和贝塔斯曼直接集团在北京宣布,双方共同投资组建的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悉,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公司是中国加入WTO后,首批履行规范的审批程序,获得新闻出版总署和商务部批准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图书发行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其中辽宁出版集团占有公司51%的股份,贝塔斯曼直接集团占有49%的股份。

也许,贝塔斯曼的目标还不仅仅限于此。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网站2006年3月29日的报道,辽宁出版集团筹划2006年内赴香港上市,预计筹资逾5亿元人民币。报道称,辽宁出版集团将分拆旗下的印刷、发行、物流等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后,辽宁出版集团将成为内地首家赴海外上市的国有出版公司,而贝塔斯曼拥有的股份,也许将变成上市公司的原始股。可以想像的是,辽宁出版集团一旦上市,获得进入中国出版市场机会的则绝不仅仅是贝塔斯曼一家了。而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董事长与总裁陈昕在对美国传媒集团考察时专程访问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与摩根等投资银行进行接触,以及世纪股份的资本架构设计中,我们可以预测,世纪股份的上市目标中,海外证券市场也极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趋势篇

资本运作:影响出版集团未来发展的一个节点

\Images\2005-2009\sb060829T1005.JPG

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成为牵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神经的一个重点内容。而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集团的改革和发展也必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随着企业化转型的顺利完成和出版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出版集团的整个运作方式会更加遵循产业规律。以细分的市场需求为核心,进行深层次的资源重组和结构重组,整合优势,强化专业将成为出版集团的首要追求。而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品牌塑造、资本收益、营销渠道、售后服务、人才延揽等等以往只有其他产业才津津乐道的"法则",也将很快被出版业所移植,并逐渐成为出版集团流行的运作模式。

在业务架构方面,跨媒体经营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集团发展的主流,将相同的出版内容通过书报刊、音像出版物、影视产品等形式,进行多层次的互动开发,可以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获得增值收益。如上海文广集团,涉足广播、电视、报纸、体育、文化、演出、出版等多个产业,广州日报集团、南方日报集团等已相继成立出版社,直接进军出版业。可以预见,未来出版业与其他媒介之间的融合将愈加紧密,政策的调整也将为中国出版集团跨媒体经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政企分开和出版集团的组建使区域内产业联合和分工成为可能。市场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催生一批相互参与、利益一体化、产权多元化的跨地区出版发行集团。一次前所未有的跨区域大兼并、大重组就摆在各家出版集团的面前。

可以预见,资本运作将成为我国出版集团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其他产业领域中,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是企业最基本的运作法则。而中国的出版集团的发展,也将走上资本经营的道路,无论是出版业务的开展,还是产权制度的改革,资本都将成为出版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点。

出版集团:从事业到企业的"三级跳"

从1999年开始批准成立试点出版集团到200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再到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提出出版集团可以进行企业化转制,企业化转制后,在原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国内其他社会资本投资,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上市。短短4年中国出版业的集团化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三级跳"。

200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进一步系统地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全面的制度安排。对于出版集团,则向集团的企业化转制提出了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改造的任务,提出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的要求。

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出版集团改革也按总体进度的安排,逐步深入。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辽宁出版集团改革转制的"三步曲"。

辽宁出版集团是最早成立的一批出版集团之一,在2000年3月正式挂牌运营。集团成立后,在全国出版界率先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授权辽宁出版集团经营集团成员单位中所占用的国有资产,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集团虽然当时还保留着事业单位的"身份",但已开始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

2004年底,辽宁出版集团又将改革步伐推进到第二步,进一步规范转制,事业单位的身份彻底抛弃,成为真正的现代企业。在改革内容中,集团对近1000人进行一次性剥离和分流,人数之多在全国出版界前所未见。转制后,集团实行全员聘用制,将过去的"身份管理"改为"岗位管理"。

在200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辽宁出版集团又乘势前进,开始着手经营性资产上市工作。为了保证文化安全,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确定了国有资本绝对控股、保持法人治理结构的统一以及出版社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分离,对出版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等原则。

与辽宁出版集团的改革进程相似,其他出版集团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2004年3月25日,中国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明确了中国出版集团的企业身份,中国出版集团是中国级别最高、拥有品牌出版社数量最多、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出版集团,其由事业集团转制为企业性质的集团公司,标志着中国出版单位事业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对其他出版集团转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2004年9月,广东省出版集团整体转制和国有资产经营授权基本完成,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的出版集团有限公司。11月,湖南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性质由事业集团转制为企业集团。而在2005年11月28日成立的安徽出版集团则在成立之始,就直接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企业制度,号称全国第一家在集团组建同时完成转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随着内部改革的逐步到位,产权制度改革越来越成为集团改革的新重点。进行股份制改造,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甚至在中国内地或境外上市发行股票,成为出版集团新的工作重心。其中,上海世纪等出版集团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相关准备。2005年11月26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完成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与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公司、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联合出版集团五家国有投资主体,共同发起设立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出版业第一个整体转企改制的股份制公司,在新公司中,世纪出版集团控股70%,其余五家股东分别以14%、6%、3%、6%和1%的股份比例以现金方式入股,公司的总股本为10亿元,其中有5亿元的现金。 世纪股份成立之后,虽然宣称暂不上市,但从其制度安排来看,其目的很显然就是专为上市而设计的。就在世纪股份成立之后半年,在同城的上海,另一家出版行业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2006年5月24日迅速通过借壳上市公司华联超市的方式,实现了上市。新华发行集团以4.22亿元总价收购百联集团持有的华联超市45.06%股权。从新华发行集团的上市,隐约可以预示上海世纪上市为时也将不远。

中国部分出版集团成立时间一览

\Images\2005-2009\sb060829B1001.JPG

2004年15家出版集团出版图书状况表

\Images\2005-2009\sb060829B1002.JPG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5统计计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