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首届深圳书展一朝点燃全城热情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9/8/9 作者:


尹昌龙

■受访人:尹昌龙(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 □采访人:王少波(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7月22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指导,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新闻出版局主办,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南国书香节暨首届深圳书展在深圳成功闭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今年是深圳书展元年,也是深圳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第20年。这是深圳继1996年和2018年2次承办全国书博会后,首次设立面向全国书业的城市书展。作为南国书香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书展采用“1+5+N”的办展模式,设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为主会场,并依托深圳书城设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5大分会场,依托简阅书吧设多个专项活动点。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就此次书展的相关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自己的书展”深化城市形象与文化内涵

□2019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于7月19日开幕,这是首次以“深圳”为名举办大型书展。对这座“爱阅之城”来说,举办自己的书展有什么背景和意义?

■深圳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市民读者拥有很高的读书购书热情。早在1990年,光明日报就刊载了深圳全国人均购书第一的新闻报道,盛赞这座城市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而在今年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深圳更独占城市阅读指数、城市个人阅读指数、城市公共阅读服务指数3项榜首,展现出领先全国的阅读风貌。

对阅读的推崇,让这座城市与书展结下了深厚的情缘。1996年和2018年,深圳曾2次举办全国书博会,引发深圳人“像买萝卜白菜一样”一捆一捆、一筐一筐、一车一车地买书,读书热情之高、购买能力之强令很多业界同行叹为观止,在2次创下展销纪录的同时,也造就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特别是2018年,第28届全国书博会时隔22年重返广东、再回深圳,吸引50余万人次读者共襄盛举、阅读狂欢,实现各类交易9134万元,不仅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盛赞社会效益高、各界评价高、图书质量高、活动层次高、读者热情高、创新水平高、组织水平高,更让市民读者、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不断呼吁“让书展永久落户深圳”。可以说,举办“自己的书展”,是这座城市和广大市民期待已久的美好愿望。

今年是深圳读书月创办20年。在推动全民阅读“高贵坚持”20年之际,举办这座城市自己的书展,既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自上而下的价值追求,又反映出市民读者自下而上的生活选择。正如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所言:“深圳书展让深圳的全民阅读有了更高远的立意。”作为落实《深圳文化创新2020(实施方案)》的一项具体举措,深圳书展在创新城市形象标识、创新文化服务方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是继深圳读书月之后又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又一项城市文化菜单、又一场阅读文化嘉年华,为市民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美好生活向往,为深圳深化城市形象与文化内涵,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贡献了强大的文化动力。通过深圳书展,市民读者能更好地实现文化权利、享受文化福利,整座城市也能更好地在国内国际舞台上提升影响力,发挥在大湾区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作用。

“三多三好”展现阅读文化力量

□首届深圳书展呈现出哪些亮点和特色?

■首届深圳书展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等现实问题,在短短49天内交出了一份让社会各界赞不绝口的精彩答卷,再次展现了深圳速度与深圳质量,展现了敢闯敢试、能办大事的深圳精神,更展现了这座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始终活跃的阅读文化力量。

本届书展组织邀请全国各地300余家优质出版机构参展,集中展销约10万种、近100万册精品图书,策划开展130余项遍布全城的阅读文化活动,吸引近50万人次读者热情参与,实现图书零售共1256万元、馆配交易5793万元,在连日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下彰显了这座城市“雷阵雨也浇不灭”的读书热情和文化追求,呈现出“三多三好”特色亮点,被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称赞为“真正以内容为主的精彩的书展”。

本届书展书多、人多、活动多。内容丰富的主题读物、品类齐备的青少图书、大放异彩的本土作品、亮点频出的数字出版共同成就了浩瀚书海,场面火爆的名家交流、反响热烈的亲子文创、引领新潮的互动打卡、特色鲜明的各区活动共同打造了阅读狂欢,市民读者线上积极讨论、线下踊跃参与,创出日均30余场活动、10余万人流量、269万元零售额的热烈场面。其中,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岭南文化、深圳原创等57个不同主题的主题读物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读与学习营造了浓郁氛围。麦家、池莉、冯唐、李潘、曹文轩、沈石溪、皮耶鲁齐、六小龄童等50余位名家的轮番亮相,更是让市民读者“大呼过瘾”。

本届书展服务好、评价好、效果好。无处不在的文化惠民,累计为市民读者折扣让利279万元;体验升级的智能科技,打通了“购票-逛展-消费”的全环节数字化链条。亲民惠民、创意创新的展会受到全国瞩目,赢得各界点赞。邬书林、麦家、池莉、冯唐、李潘等领导、嘉宾,以及参展单位、市民读者都对书展的组织工作和深圳的书香氛围赞不绝口。可以说,书展进一步满足了深圳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尤其是读书购书需求,进一步擦亮了深圳全民阅读这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为丰富“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就我个人而言,本届书展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五个“没想到”。没想到深圳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书展办得风生水起;没想到全国各地这么多优秀出版单位齐聚深圳,带来这么多精选好书;没想到书展现场迎来了这么多爱书人;没想到深圳人在几天内买了这么多书;没想到各类新闻媒体对本届书展都这么关注。

“1+5+N” 打造全市联动的会展空间

□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首届深圳书展有哪些新做法?

■今年是深圳书展元年,也是深圳开展全民阅读工作的第20年。作为深圳全民阅读的又一面旗帜,首届深圳书展在“品牌活动与公共阵地的结合”“图书展销与借阅服务的结合”“传统书业与智能科技的结合”上积极创新,探索了进一步促进全民阅读的新做法。

在品牌活动与公共阵地的结合上,本届书展立足“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公共阅读服务战略布局,设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为主会场,依托各区深圳书城设五大分会场开展主题活动,依托简阅书吧设多个专项活动点举办“社区阅读季”,以“1+5+N”的展场格局打造了全市联动的会展空间,让大家觉得不是一个场馆在办书展,而是一个城市在办书展,进而让整个城市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由此,这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实现了向城市基层的延伸,实现了向市民生活的渗透,街道社区的居民能够更便捷地享受家门口的“阅读文化盛宴”。

在图书展销与借阅服务的结合上,本届书展联合图书馆、深圳书城推广“你选书,我买单”借阅服务,通过“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物料”的新型图书借阅模式,在以展销零售为主的书展会场鼓励读者参与到公共借阅的前端环节,将符合馆藏要求的心仪好书直接借回家。作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保障手段,公共借阅服务通过与书展“更接地气”地结合,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实现了在日常生活中更广泛、更便捷、更灵活的应用。

在传统书业与智能科技的结合上,本届书展贯彻“科技办展”理念,广泛应用智能技术与最新科技,以“书香+智能”营造全新的阅读文化体验。结合人脸识别技术,本届书展创新推出AI智能荐书系统,从年龄、性别等维度展开个性化推演,进而在精选书库中为体验者“量身”荐书,初步实现人工智能精准推送、个性荐书的全民阅读未来构想。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本届书展为读者提供图书查询、智能导购、网络采购等一体化线上服务,搭建了与实体会场相呼应的线上展会空间,打造“永不落幕”的书展。此外,本届深圳书展还通过各类智能系统对现场信息进行大数据收集,并通过多维度统计分析形成相应榜单,为市民读者提供更接地气、更具时效的阅读指引,进一步将全民阅读引向纵深。

深耕智能化发展 建设“试验田”先行先试

□作为深圳书展的重要活动,第2届智能化与书业融合发展创新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书业的发展和深圳出版集团的未来,将产生哪些影响?

■全民阅读的持续升温和智能科技的日益精进,使传统书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成为众望所归、大势所趋。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打破传统书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桎梏,而且能实现超越人类能力本身的优质服务,是书业融合发展的一大方向。目前,无论是上游数字出版的全流程改造,还是下游发行平台的科技构建,智能化元素都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秉承“阅读永恒,载体创新”理念,深圳出版集团近年来重点推进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和建设落地。2018年,集团重磅推出全国首座全方位多维度高端智能书城——深圳书城龙岗城,将智能科技作为全新一代“深圳书城”的建设基础与核心理念。以此为契机,我们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连续2年合作举办智能化与书业融合发展创新论坛,致力于为传统图书行业与智能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良好平台。论坛中,最新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为传统书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参照与实施渠道;各界行业大咖的碰撞交流,推动观念先行,引领传统书业贴近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锻造更适应转型升级需要的科技书业;聚焦产业发展的深入探讨,以从业者的视角交流分析未来智能科技与书业的融合发展动向,为日后的深度合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未来,深圳出版集团将借助在论坛中所汲取的养分,以深圳书城龙岗城为“试验田”对书业的智能化发展先行先试,并进一步向集团旗下的各大书城书吧积极推广,以求赋予“深圳书城”更多的智能趣味和科技元素。相信智能化的充分运用,能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便利,为经营提供便捷,为产业发展提供转型升级的良好潜力。